|
上海儒鸿书院
联系人:谭老师 先生 (主管) |
|
电 话:021-52589885 |
|
手 机:13916747674 |
|
|
|
|
|
跨文化交际 民族文化的对外开放 |
什么样的文化是跨文化,在我看来跨文化就是不同的人互相交流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也是一种文化从分离到融合再到分离的过程。互相带着彼此的文化学习对方的文化,这才是跨文化的意义。
简单的说来,文化是那些你不知道原因但还愿意接受的,来自上辈的规则与认识,在实践中大多数人能够体会带来的益处,或者相信可以带来益处,使得这些规则与认识又成为当代大多数人的选择,此时就构成文化主体内容。但是如果这条规则或认识已经完全被客观实践证明不可行的时候也不会坚持,也是文化具有的更新能力。所以文化主要是那些难以给予定论的规则与认识,并具有主观性,延续性,群体性,有益性四个特点。
比如说过春节,每个人都认为应该过春节,而且习惯于此,很难说出过大家一定要过春节有什么必要性,但都能说出一些好处,所以就自然延续下来。但就是这种自然的惯性,具有强大的社会力量,除非社会发生巨变,或者彻底被外族文化所侵蚀压迫。后面的过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没有而且不止一次,但是都被中国文化自身具有的理性和强大的凝聚力所征服。这里提出两个中国文化的特点,理性和凝聚力。
文化的延续性才是跨文化交际的本质,但是不等于失去其合理性。实际上文化合理性的辩论虽然是全民参与的,但是往往由被认可的社会精英层给出答案。但是社会价值观的争论需要长期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所以其变化是缓慢的而且有反复的。
当语言不再成为我们之间的障碍,当距离从远而今。那么这个时候文化便成为了我们与老外交流的谈资,跨文化交际的方式有许许多多中,之前在上海有名的一家跨文化交际的学校中,我学习到了如何用自己的文化与老外交流,在儒鸿书院的学习中我也切身体会到涉外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个时代的精英们往往难以对众多课题给出答案,即使可以可以通过若干简单原则推导出来的规则,也需要长期实践来证实,而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厚重之处。儒家文化不是从今天才被质疑的,而是从其诞生的第一天就受到驳斥,历史上也始终有人质疑甚至提出尖刻的批评,但是儒家成为*终的选择是因为这是社会的选择,被大量实践所验证。
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是儒鸿书院的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深奥的,因为跨文化是需要有许多的根基许多的积累。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十分的了解才能够准确的传递给别人,同样的也能够接受学习新的文化洗礼。
联系方式:13916747674 请提前1天预约
QQ :1977286798
地 |
|
|